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废柴无所不知_分节阅读_162
    他直勾勾地盯了斯然片刻,冷哼了一声:“不过是凑巧——”
    “凑巧?如果这样想能给你一点心理安慰的话,也不是不可以,”斯然慢条斯理道,“你说你这阵法研究了二百年?那你的领悟力确实有待提高,封火阵、奇花阵、离焰阵、绝潜阵和固灵阵,这五个阵法不过是八阶阵法里入门级的存在,你把他们生硬地套在一起,便自称是什么重叠阵法,还是别给重叠阵法抹黑了吧,倒不如叫搅屎阵,和你也挺搭的。”
    斯然悠悠地叹了口气,摆出一个十足的嘲讽笑容:“怎么了?生气了?真以为这修真界是你家,修真者都是你妈啊?真亏你想得出来这个办法啊?我看你年纪也不大的样子,怎么脑子就不太好了呢?还想着用云漠来威胁云信之?你说你喜欢他——”
    他颇为遗憾道:“那可真的是吓到我了,好端端的,谁把你放出来咬人了啊?”
    作者有话要说:斯然:感谢当年网络上和我对线的网友们。
    第47章
    斯然觉得,自己这次真是难得的有先见之明。
    他在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一条咸鱼,咸鱼的话,无非就是躺平晒太阳就足够了,至于逆流而上勇攀高峰的事情,那是鲜鱼才会去做的。
    只不过这次,当殷衔以一种极为诡异的态度非得留在剑宗之时,斯然多年未曾动摇了的咸鱼心难得的鲜活了一次,小动物的第六感带给了他极大的警戒,于是稀奇地未雨绸缪了一番。
    殷衔此人,修为乃分神期,和斯然的筑基期之间差了数个档次。
    而修真一途,本就是越往后越漫长,以斯然目前的修为,想要了解殷衔,只能用灵力来兑换相关的知识。
    可一个人身上所涉及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简直如大海捞针一般,斯然不可能直接让宝书把和殷衔相关的都列出来。
    简单来说,若是殷衔曾经去过一个秘境,那么这秘境背后的一系列知识,都可以说是和他有关,而一个分神期的修士,他曾经涉足多少个地方,学习过多少种术法,简直就跟蔓延的树根一样,远远探不到尽头。
    必须得缩小范围。
    斯然便想,以剑宗的实力,硬碰硬的打起来,殷衔绝对不是对手,那如果会出现意外,这意外会是在什么地方?
    他花了两天的时间,每天除了拉拉弓之外,所有的灵力全都砸进了宝书里面,简略浏览了一遍殷衔比较关键的资料,发现此人在阵法一道上面,堪称鬼才。
    殷衔熟练掌握了五种八阶阵法,并已经成功掌握了这五种阵法的重叠阵法——为了了解到这个信息,斯然差不多又消耗了全部的灵力。
    在那之后,他便将问题精确化。
    阵法一道实属复杂,斯然便选择以力破巧,他将问题缩小为“以剑宗剑修的剑气进行攻击时,应该选择哪个位置,才能破开殷衔掌握的重叠阵法”,并在接下来的数日之内,每天跟个无情的灵力制造机一样,榨干了后就等着灵根运行缓缓恢复,终于在意外发生的前一天内成功地兑换到了全部的知识。
    如果可以的话,他更希望这些知识并不会派上用场。
    殷衔在阵法之道上确实是个天才,但他千不该万不该,为了一己私欲,做出这种事情。
    若当初来接他的不是云漠和谢容卿二人,那云漠还能否顺利逃脱?
    若当初云信之不敌,那是否现在已经被他囚于绝炎宗内?
    若当初自己不在剑宗,那整个剑宗,是否就会因为他对云信之病态的执念,而化为灰烬?
    而这次,若是他没能兑换到破除阵法的方法,那后果会怎样?
    是云漠在无尽的黑暗中死去,还是云信之牺牲自我,来换取徒弟的性命?
    斯然越想越生气,他是那种越是愤怒,整个人反倒是越冷静的性格,汹涌的怒火在心头灼灼地燃烧,而大脑却仿佛浸透了冰水。
    “这位绝炎宗宗主,”斯然这样说着,眼睛却没看殷衔,而是盯着半空中的阵法,脑海里飞快将破阵之法又重新演练了一遍,嘴里也没停着,“强扭的瓜不甜,感情之事讲究的就是你情我愿,为何要执着于一人不放,天涯何处无芳草,趁早放下,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你以为我会这样说?”
    斯然冷笑了一声:“不好意思,我只想说一句,弱鸡就不要学人家黑化了,人贵有自知之明,不是你的你非要抢过来,就得有抢过来的本事,真打起来打不过就想着搞幺蛾子?行啊,我不歧视脑子不好的人,你要真能搞起来也不错,可惜——”
    他在心中演练好破阵的全过程后,微笑给了最后一击:“可惜你这精心准备的阵法,好像有点弱啊?怎么办?谋划了这么久就要失败了好着急呀,生气吗?”
    殷衔整张脸都黑透了。
    而在场围观的众人们内心也不平静。
    这群修士们何时听过这种骂人的方法,平日里最多也就骂骂像“奸人”“放肆”“不得好死”这类的词,粗口一些的就问候一下八代祖宗,往往气得还都是自己。
    没想到这世间竟还有这等一个脏字不带,扎心起来却一扎一个准的高端喷人法。
    年长些的倒还矜持点,只是默默地记了几个句子,年轻点的小弟子们均是满脸打开了新世界大门的震惊表情,喃喃道:“外面的世界都这么可怕的吗?”
    见多识广且四处游历过的戚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