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0页
    我懂。因为,我从五岁搬到这座别墅时起,就开始接受了精英教育。rdquo;季亚茹看着她尖锐失控的模样,始终目光平静,我得到的一切都是因为我的努力,而你失去的一切,也仅仅是因为你不懂珍惜。rdquo;
    第47章 穷竹马的逆袭完
    在严雨欣怔愣时,季亚茹牵住徐子凡的手与他十指紧扣,对严雨欣道:就像子凡,你不顾十几年情谊背叛他,得到了什么?但是我很庆幸,我没有错过任何一次机会,站到了他身边。我注意到你今天的目光总在子凡身上停留,我希望严小姐记住,这是我的男朋友,请你以后自重。这里景色不错,严小姐可以静静心,我们就先失陪了。rdquo;
    徐子凡失笑,他就说季亚茹今天怎么说这么多话呢,原来在这等着呢。这小姑娘也知道宣示主权了。本来他是打算说点什么的,既然季亚茹已经说了这么多,他就直接顺着季亚茹的力道跟她走了,没再看严雨欣一眼。严雨欣是害原主断腿痛苦的元凶,他是决不会对她有半点同情的,有什么理由去点醒她?
    两人走后,严雨欣崩溃大哭,她只是想过得好,想成为人上人,哪里错了?季亚茹说什么从五岁就接受精英教育,小孩子不是适应力最强吗?在这么好的环境中长大当然能适应了。可她是半路出家啊!她放松了十八年,一回来就让她绷紧弦,她怎么可能适应?她有什么错!她也讨好过严父严母啊,他们不接受不是吗?她还不努力吗?她根本就没错,如果她有错,她这两年所做的一切不都成了错误吗?所以她没错,她不可能有错,她不承认自己有错,她决不会后悔!
    严家夫妻对严雨欣在宴会上失踪很失望,在满月宴第二天就将她送去了国外,还告诫她,如果不想以后后悔就远离李旭东这样的人。他们管过这个女儿,尽管态度不好,也确实用过心。可一个人长歪了容易,想正回来就难了,他们对她没那么深的感情,更没那么多耐心和时间,现在要培养小儿子完全顾不上她,如果她把他们的提醒当耳旁风,那以后她只能自己承担后果。
    之后,徐子凡和季亚茹又忙碌起来,他们经营同一家公司,倒是天天见面没有影响谈恋爱。徐子凡想尽快完成原主的心愿,光靠自己创业还是太慢了,于是他赚到钱之后又开始炒股,然后投资许多有潜力的公司和项目,成为他们的股东。
    他大部分投资的都是跟计算机有关的项目,这样他可以在这一行扩展人脉,还可以向合作方提出技术交流的需求,跟对方最好的技术人员学习。他坚持学一行要精一行,他上大学选择了计算机行业,怎么也要学会用这个赚钱,最好达到黑科技水平。当然,他要跟对方学习,投资金额就要适当加大了,算是学习的报酬。
    渐渐的,徐子凡在这一行里就出名了,因为没人见过一个企业老总成天学技术的。老总一般都是招揽各种高等技术人员,自己运筹帷幄就行了,而徐子凡却恨不得把技术人员的底子都掏空了,励志成为最强技术员一样,简直就是老总中的奇葩。
    季亚茹和家里的长辈倒是都很支持他,毕竟还年轻,多学准没错,于是徐子凡就在这条奇葩的路上越走越远,直到毕业、直到上了财富榜都没有摘下过学神的帽子!
    徐子凡公司的名字很任性,就叫子凡学习股份有限公司rdquo;。几年过去,最初那个互动学习平台已经发展壮大,成为国内最大的学习平台,囊括了许许多多的功能,比如拍照判题rdquo;、单词通关游戏rdquo;、偏科测验rdquo;等等,都是徐子凡带领团队一起设计的,非常实用。连那个淘宝状元铺也转移到平台商城,更方便平台会员购买,完全是一条龙服务。
    现在所有家长和学生一想到学习软件就会第一时间想到子凡学习rdquo;,子凡学习rdquo;从最开始就用徐子凡自身给了所有人一个很高的信任度,之后平台所有功能严格把关,从未出过纰漏,更加深了人们对子凡学习rdquo;的信任,使用率非常高,带来的财富自然也非常可观。
    徐子凡投资的其他公司也有几家发展非常好的,他身为股东自然身价大涨,28岁就上了财富榜前列。之后他把公司总部转移到了他家所在的城市,首都只留下分公司。这个时候徐父已经被调回省会升任省长一职,他的老上司则升调去了首都,他上头有靠山,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徐子凡和季家的公司都是自己人,自然是互相帮助,政绩和公司的业绩都在飞速积累。
    李家就不行了,前两年有个很重要的会议在这边召开,要求全市无污染,李家正好就有排出污物的工厂在市内,徐父抓住机会大力整顿,拿李家开刀做了个典型,李家只能把工厂转移,耽误许多合作。其他人都看出新省长看李家不顺眼,自然没人帮忙,甚至有些还落井下石,导致李家亏损了不少,元气大伤。
    徐父对严家倒是和其他人一视同仁,只不过严家是做房地产的,政府对房地产把控严格之后,严家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在徐子凡公司迁过来之后,严家连首富的位置都让给徐子凡了。严家夫妻再次面对这个曾经很欣赏的小伙子,都是唏嘘感叹,如果季亚茹是他们亲生的女儿,那这么优秀的女婿就是他们家的了,这两人携手,一定能让严家再上一层楼。可惜,他们现在还得继续培养他们还不到十岁的儿子,无端生出了一股疲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