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89页
    你那会还小,不知道你那阿梨姐啊,当年复习的特别好,还给村子里那时候的几个知青补习,当老师,结果那几个知青最差的也考上大专了,你说你阿梨姐那时候要考,还不得能考去北京吗?她那么有本事一个人,从前两个孩子小,她又打不过那徐磊就算了,现在孩子大了点,她知道哄着那徐磊干活了,将来……甭管是走是留,日子都差不了!”
    徐小妹瞪大了眼睛,气愤道:“那几个知青就这么走了?也没见给阿梨姐寄过东西回来。磊子哥……徐磊就这么不要脸?都这样了,之前、之前还打阿梨姐?”
    刘寡妇岁数大了,见过的人多了去了。那会子文革时候,什么人性的卑劣没瞧见过?后来那十年,剃阴阳头、顶破鞋、戴高帽、互相检举揭发搞批斗什么的,更是让她的一颗心都麻木了。
    见徐小妹生气,心说,这才哪到哪,而且,现下过去两个月了,别人看没看明白她是不知道,刘寡妇倒是觉得,两个月前那场抓奸,说不得人家叶梨是真的想私奔,挑选的后生也是个有责任心的,她当初还想着要是能说给自家小妹就好了。只是这些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如今不便再提。
    她只叮嘱道:“你只要知道你阿梨姐是个真有本事的,你跟在她身边,她叫你干啥你就干啥,她不会亏待你的。”
    瞧,这不是就教徐小妹炤上功夫了?徐小妹只想着叶梨有这手艺,能去城里干活,就没想着她把这手艺学个几成,将来也是能去城里吃公家饭的。再不济,说了婆家,也能叫婆家高看一眼。
    徐小妹只能老老实实的点头。
    刘寡妇抢了盆子去洗衣服,叫徐小妹陪着大妮儿和小妮儿玩,叮嘱一定要带好两个孩子。
    ——
    叶梨自然不知道刘寡妇她们的想法。
    她回去家里拿了个包袱,就坐上了驴车。
    驴车上还有几个媳妇子。
    这几个媳妇子现在也肯跟叶梨说话了,就算叶梨每次都低着头不怎么吭声,可是因着徐磊赚钱了,还不打叶梨了,都愿意跟叶梨说话,即便叶梨不搭理她们也无所谓。
    其中一个媳妇子就笑:“嗐,你们知道吗,徐队长家的小妹,要嫁去城里啦!那城里人家昨个儿可是骑了一溜的自行车来的咱村子,说是来相媳妇,去的就是徐队长家。”
    另一个媳妇子羡慕:“真的?那梧桐命可真好啊。能嫁到城里去。还一溜的自行车,可见家里也是有家底儿的。哎,磊子家的,你从前不是和梧桐那丫头关系最好,怎的你也没听到消息?”
    叶梨并不喜欢应付这些人,因此平时能不说话就不说话,只垂着头,摇了摇头,一声没吭。
    其他人也不以为意,觉得这纯粹就是徐磊之前打的太多,把人给打傻了。没瞧见现在村子里的男人现在都很少打媳妇了吗?显然也是怕把好好一个人,打成徐磊媳妇这样,傻呆呆的不爱说话。
    当然,这其中,他们每次打媳妇,徐磊都会冲过去暴打他们,大约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先开口的那媳妇子就道:“她不知道,我知道啊。”
    然后就开始大声炫耀的开口,说那城里的那户人家,是县城轧钢厂的,一家子都是工人,嫁出去的三个女儿也都有职工名额。一家只有一个儿子,也就是真正和蒋梧桐相看的人,对这场相看,当然格外重视,几个姐姐姐夫都过来了。
    就有人问:“这么好的条件,人家凭啥看上蒋梧桐了?”
    蒋梧桐是好看,可她打小就没了爹妈,是大哥大嫂养着的。如果不是她跟了她妈的姓,将来不分几个哥哥的财产,只继承她外公外婆留下的那些许钱财,指不定现在都活不下去,也没人给她相看了。
    先开口的媳妇子就摆手道:“那边不是头婚!听说头婚那个媳妇,好几年不怀孕,那她丈夫公婆就着急啊,不小心动了手,结果……”
    结果人死了,有人来帮着收尸,发现肚子里已经揣了一个。真真是一尸两命。
    驴车上的一众女人一下子就都不说话了。
    她们像是明白了甚么,都隐晦的打量叶梨。
    叶梨:“……”所以说,她是真心不想和这些女人交流啊。
    这些女人显然不是傻的,明白过来蒋梧桐说亲的这家人,估计就是在县城里家暴死了一个媳妇,还是一尸两命,在县城里坏了名声,说不上媳妇,只能退而求其次来村子里找。
    只是村子里的人,也有听说这件事的。但是只要他们肯多拿些聘礼,找媳妇还是不难的。
    这不就找上了徐队长家的蒋梧桐?
    那户人家想要找个年轻、健康、能生儿子……还能挨打的媳妇,蒋梧桐想要找一家能叫她守在家里不必出门工作赚钱、日子过得好的人家、并且还不在意男人家暴的婆家。
    而徐队长嘛,他对这个小妹是有几分真心的,可这真心在钱财利益面前,显然是不值一提的。如果蒋梧桐跟原先似的,勤劳踏实肯干活,努力跟她大嫂搞好关系,在村子里名声也好,徐队长真心不敢这么干,生怕村子里人的唾沫星子,害得他当不成大队长。
    可既然蒋梧桐自己开口,说不介意找个像徐磊那样家暴的,那徐队长还有甚好说的?
    只是徐磊如今在村子里的名声好,会赚钱,又最护媳妇。徐队长毕竟是大队长,不好为了给自己妹子找对象,就真的放了一个知青返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