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统购统销咱们都知道的,这个政策可能过几年就要被取消了。
再比如,之前黑市被规定是不合法的,但是过几年可能满大街都是这种小摊小贩做生意的。
还有就是以前有海外关系的人多数被认为社会历史背景复杂,普遍有通敌嫌疑,具有不被信任、不宜使用的政治条件。但是过几年随着改G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海外关系可能会成为让人们艳羡、眼红的资本。”
一通话下来信息量太大,直接砸蒙了两人,觉得小妹想象力怎么这么丰富呢……
只拿她举的例子来看,取消统购统销?家里的粮本比他们年纪还大呢,怎么可能说取消就取消?
满大街的小摊小贩?这不是当众投机倒把吗?这不是傻吗?谁敢这么做?
至于海外关系……好像有点苗头,报纸上说今年(七九年)一月一号,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了。
不怪他们一下子接受不了,搁谁在这种环境中长大都接受不了。方立安继续嗑瓜子道:“你们别不信,几个月前,上头同意知青返城了,你们想想,这二十年来有多少知青上山下乡,又有多少知青愿意一辈子留在农村,这些回来的人,难道都指望国家给安排工作吗?国家不给安排,这些人怎么办?”
方立新和方立平也想知道怎么办,但是怎么办也不一定就像小妹说的那样吧。
方立安没打算继续解释,做了句最后总结:“当初文化运动结束之后,我就说过要恢复高考了,结果你们谁都不信,后来呢?”
至此,方立新和方立平终于变得将信将疑,小妹当时确实说过高考的事情,只不过谁都没当回事而已,如今,小妹又说了……
也许……说不定……可能……会成真……
方立安决定丢下本年度最后一颗炸弹:“对外开放了,中美建交了,等我毕业了,我打算去美国读书。”
“读书?还读?不是都大学毕业了吗?”方立新确实被吓得不清,这一查一查的是要闹哪样?还要去美国读?她咋不上天呢?
“小妹说的是硕士研究生吗?”方立平倒是知道一点。
“是的,我打算一直读到博士毕业再回来。”方立安点头道,终于有人能正常接话了,心好累。
“那要很多年吧?”方立平知道国内读研要三年,再加上读博,没个五六年应该拿不下来,更何况那是在国外,没有语言优势只会难上加难。
“可能要六年左右,要看到时候修的学分的具体情况。”六年是方立安估算的最长的时间,如果可以提前修学分的话,能早些回来也说不定。
“那挺好的,以后这方面可以多留意一下,听老师们说,国外很多领域比我们要先进不少,你出去一定能学到东西!”方立平鼓励道,既然小妹都跟他们说了,那一定是通过深思熟虑的。身为姐姐,自己只需要在这个时候支持她就好了。
方立新依然处于那种茫然无措的状态,他这两个妹妹,你一句我一句的,这就定了?他还没发表意见呢!可是他好像也没有什么意见好提的……因为他什么也不懂……
第34章
“大哥,你怎么了?”
方立新此时目光呆滞,两眼无神地瞪着前方,似乎是在发呆,又像是在考虑什么问题,听见方立安叫他,瞬间回过神问:“怎么了?”
“我问你怎么了,在想什么事吗?”
“没有,就是想着你说的出国的事我也不懂,什么都帮不到你,觉得自己这大哥当的挺失败的。”他沮丧道。
“这有什么,我想要的东西我自己会努力争取的,你和大姐都不要为我操心,我会对自己负责的。”方立安开导他。
“大哥,小安这么聪明能干,以你我现在的能力,能帮到她的地方确实不多。但我们可以认真学习,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这样虽然帮不到小安,但至少也不会给她拖后腿。”方立平想得开,这么多年,她早就看出方立安是个性格独立的孩子,幼时不到三岁就可以一个人在家,往后更是一个人学习,一个人玩耍,几乎没有同龄的玩伴,甚至朋友。这可能就是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
“大哥大姐,咱们现在是在学校里,整天除了学习,没有别的事。但是等我们以后毕业了,走上工作岗位了,那就又是另一回事了。没准到时候我找你们帮忙的事情海了去了,你们到时候可别嫌我麻烦。”方立安做了个鬼脸,玩笑道。
“油嘴滑舌,你什么性子我不知道?”方立平半点不相信这话。
方立安只好转移话题:“你们呢?想过毕业以后干什么吗?咱们是包分配的,接收单位应该包括政府机关、各类工厂等等。你们是想做官啊还是做技术人才?”
方立新挠挠后脑勺,微赧道:“还有三年呢,小妹,大哥可不是你,现在就能想这么远。”然后掉过头问方立平,“大妹,你呢?有什么想法吗?”
“我想去研究所,我觉得我不适合做那些需要复杂人际交往的工作。”方立平觉得自己的性格属于比较沉闷的那种,自身也并不热衷于各类人际交往,所以她希望以后的工作能尽量避免这些事情,搞科研是个不错的选择。
“哇,这个想法挺好的,大姐加油,我支持你!”方立安很高兴方立平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走的路,而不是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