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5页
    筲儿,你说?rdquo;老伯爷老神在在。
    活到他这个年纪的人,什么人没见过,郭妍这个女娃儿小时候乖巧可人,长大了却有些过于乖巧了。
    她想干什么,他不知道。
    乔筲便道我若说了,未免不公正,便让表姐身边的丫头把话原封不动的说一遍即可。rdquo;他指了一个穿褐色衣服的丫头,那丫头方才一开始在郭妍说话之时就露出急切之色,看起来应该并非是郭妍的人,而是伯府的人。
    果然这褐色衣服的丫头把话完封不动的说了一遍。
    乔筲遂道这每日晨昏定省的规矩,我问过大房和二房的哥哥们,据说也是五天或者十天才去请一次安,因此我母亲每次都差不多五天十天去一次,长公主既然未曾改变规矩,那表姐所立的规矩到底是为了长公主好,还是故意践踏长公主的名声,让她有不慈的传言传出去,抑或者是让我受到什么流言蜚语,这样爵位保不住。无论是哪一种猜想,都让我觉得,若非郭妍是我表姐,我倒是觉得是哪家人插的探子过来的。rdquo;
    他的一番分析,老伯爷根本就不在乎什么郭妍,他自己的亲孙子都很少看,最多小的时候逗弄一下这个孙女,又有几分感情,他在乔筲的这一番话中,却发现这个孩子实在是厉害,心思严密。
    无论郭妍如何反驳,都在他的这几条。
    他摸了摸胡须好,这事儿我知道了,筲儿,日后你就过来祖父这里,祖父亲自教你读书。rdquo;
    这老爷子说的什么和什么呀,郭妍都无语了,她跪着直起身来,又见老伯爷看了她一眼本想留你在这儿,看来你这般瞧不起我们,便去馆陶吧。rdquo;
    若是能去她早就去了,还留在这里干嘛,郭妍的作为不过就是因为不喜欢乔筲,想起书中的结局一时气愤罢了,再者现在不趁他年纪小欺负他,等他翅膀硬了,如何对付。
    她不敢再说话,被送回咸安长公主那里后,到底还是没有送回去,只是关了足足小半年,自然这是后话。
    此时,甄珠知道了儿子和郭妍吵架后,知晓儿子的解决方式,她摸了摸儿子的脸终于长大了。rdquo;
    乔筲摇头娘,我不喜欢那位表姐,她看我的眼神很可怕。rdquo;
    虽然他这件事情处理的很好,但是小孩子到底是小孩子,还是知道害怕的,尤其是九岁的郭妍身量偏高,跟大姑娘差不多了。
    甄珠安慰他你今儿做的极好,你放心日后没人再敢欺负你。rdquo;
    晚上还有长房和二房的孩子来找他,说来也奇怪,上一辈的关系冷漠至极,也许到了乔筲这一代,一房也只有一个孩子,所以乔筲回来没有受到欺负,反而和这两位相处的很好。
    三兄弟都是竹字头的,长房蒋氏的儿子叫乔笙,二房肖氏的儿子叫乔箫,乔笙性格颇像蒋氏,心直口快。
    要我说,你今儿也算是替咱们兄弟出了一口气了。rdquo;乔笙夸张道。
    乔筲笑道大哥这是如何说?rdquo;
    乔笙学着大人的模样摇着折扇,她以前曾经养在我母亲那儿,我母亲待她很是不错,可她对我爹我娘跟仆人似的。我知道,她一直自傲自己是县主的女儿,长公主嫡亲的外孙女,瞧不起我们这些所谓庶系的孩子,跟我们说话自带那种mdash;rdquo;
    他忘记那个形容词,乔箫补上睥睨hellip;hellip;rdquo;
    对。rdquo;
    乔箫虽说母亲懦弱,但他可不懦弱,他性子极其暴躁,小小年纪就扬言上战场杀敌,最好侠义,和其父母完全不同。
    他便道这家如今到底姓乔,不姓郭。rdquo;
    三兄弟在隔壁说着,甄珠偶尔听到一两句倒是觉得这女主那么大年纪穿越到一个小孩子身上,竟然做事如此不加遮掩。
    若她真的是个小孩子也九岁了,虚岁都十一岁了,不小了。
    还好听说咸安长公主把她关在佛堂学规矩,甄珠倒也不再计较了,因为她娘家来人了。来的是她弟弟福哥儿,大名甄权,这一次他一个人带着跟甄珠采买的下人还有甄家送的满满几船特产,全府上下都收到了来自湖广的礼物。
    甄珠看着长高了的弟弟,先是高兴,又生气道你也是,怎么敢一个人过来,爹和娘也敢啊?rdquo;
    甄权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怕姐姐生气,赔笑我其实是来这儿读书的,爹给他的一位同僚写了信,让他引荐我去骊山书院读书。rdquo;
    湖广的好书院多的是,京城说不准还不如湖广。rdquo;湖广有江夏、江陵、岳阳、长沙等地,都是土地肥沃资源极其好,钟灵毓秀的地方,书院特别多,就武昌就有贡院,何必来京城。
    这不是来长见识吗?rdquo;
    年轻人总是坐不住的,甄珠了解,不过弟弟来都来了,她也只好安排着,又叫儿子过来见过舅舅。
    乔筲是头一次见到母亲的娘家人,他的眼神和爹爹娘亲看他是一样的,都是友好的,很快甄权就驾着乔筲到院子里撒欢。
    颂莲笑道咱们舅爷的性子和以前还是一样的。rdquo;
    甄珠点头,是啊。rdquo;
    在和丫头说话的时候,她已经把父亲带给她的信看了好几遍了,天下刚安定,皇上减轻赋税拉拢民心,但国家还缺钱,这钱只好从富庶的地方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