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话头一顿,忙看了眼沈梒,有些尴尬地道:“哎,都是些后宅妇人们的无趣之事,不提了。这边请。”
沈梒与她一同而行,安慰道:“纵使是才高八斗之人,也有文思堵塞之时。偶尔对不出,也是常事嘛。”
“说的也是。”谢母叹道,“但像大人这般的才子,肯定没有遇到过这种窘境。”
“怎么没有。”沈梒笑道,“不怕夫人笑话。早年我未入仕之时,在江南一带游历,最喜欢参加清谈会。那时年少不知天高地厚,与前辈泰斗同席而坐,经常是被问得哑口无言。”
“真的?”谢母有些惊讶。她只知沈梒少年成名,却不知他还有这段青涩往事,“那、那大人怎么办,不尴尬么?”
“起初也是尴尬的,但后来便摸索出了个法门。”沈梒悠悠笑道,“被问到了不会的,便从容不迫地坐着,故作目下无尘之状,或平静地饮一口茶。旁人不知你不会,只会道你已胸有成竹,或觉此问太过庸俗故而不愿作答。反而会自惭形秽,不再追问了。”
“这……”谢母听着,竟忍不住失笑出声,“真是好法子。”
“夫人见笑了。”沈梒亦笑着,又柔声道,“吟诗颂对,本就是风雅之事。在这种事上争强斗狠,着实失了风骨。若夫人下次在遇到这种情况,不如便静坐饮茶,任旁人去斗便罢,不必突惹烦恼。”
谢母一怔,随即便忍不住大为感动。她们这些后宅夫人们的明争暗斗,在爷们儿们看来都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时输了、受了委屈,说给丈夫儿子们听却都无人理解,也无人安慰。
这么多年来,也只有沈梒一人,愿意听她诉说,还给她出主意。
谢母心里软成一团,又是感慨又是感激。
说话间,二人来至堂内,谢母忙着吩咐人奉茶又端来糕点,又取来了那幅《观碑》图,将前后的事情原委说了一遍给沈梒听。沈梒了然,让两个下人展图,自己起身细细地端详起来。
“怎么样?”谢母在旁看着他,轻声问道,“此画可是真迹?”
“唔……”沈梒直起了身,有些无奈地道,“不瞒夫人说,可说是真,也可说是假。”
“这、这是何意?”
“夫人可知 ‘一截成双’之法?”
谢母一怔,心中一凉,顿时明白了。
文人们题词作画多用宣纸,墨水在宣纸上极易渗透,而宣纸又多有五六层之厚。画商为图厚利,一画卖多人,必设法将一幅画揭出若干层。揭层越多,笔墨越淡,每层的原作也比较淡,作伪者便再用宣纸裱数层,墨迹轻淡之处再照样添补,再用熏旧之法使其变旧变暗,真伪便难以分辨。
“夫人细看此处。”沈梒指着画中的一棵老松枝丫道,“这一笔收尾处,最上层墨迹之下偏又多了道浅浅的墨痕,那便是原作的笔迹,作伪者不慎描了出去。但若是不细看,实在难以发现。”
“这……唉。”谢母跌坐了回去,头痛地道,“这样一幅伪作,是没法再送给皇后了。无论如何,还是多谢大人了。”
“区区小事。”沈梒笑道,“以后若有帮得上忙的地方,夫人随时知会。”
谢母连忙道谢,迟疑了下,又问道:“不知——不知让之他最近可好?”
沈梒一怔,抬眼看谢母望着他有些忐忑的样子,顿时心下便明白了。他暗暗叹息了一声,温和道:“让之他最近忙,船坞厂开工在即,很多单子数目需要他亲自过目。但夫人放心,他的衣食都有人照看着。”
谢母有些窘迫,总觉得被他看破了小心思,忙道:“朝堂大事,不必说给我听。但你们务必要注意身子,别忙起来就不顾别的了。”
说着,又吩咐下人们拿来一堆新鲜瓜果、渔产和日常用物让沈梒带回去,沈梒也都一一收下。
“那今日便不打搅夫人了。”沈梒起身道,“过几日待让之忙完,便会回家来的。”
谢母也起身相送,但当她看着沈梒那修长却略有些单薄的背影向外走着时,不知怎地,忽然便脱口而出叫道:“良青!”
沈梒脚步一顿,回头看她。
谢母拧紧了帕子,心里紧张,却还是慢慢说出了那句想说的话:“你……你也要注意身子。夏燥,别太过贪凉,知道了么?”
沈梒眼中流光闪动,竟有些怔然。半晌,他终于扬起了个柔柔的笑意,低头答应了下来。
送走了沈梒,谢母再次回到了庭院中的宴席上。此时众夫人已没在玩斗草了,又三两聚在一起,聊起了儿女的姻缘之事。
看谢母回来落座,众人便不由自主地将话题转回了她身上,有位夫人装似不经意地笑问道:“说起来,让之还没成亲呢?这年纪可也不小了,房里没个人怎么办呀?”
谢母往后靠在椅背上,轻摇着团扇,在夏日情暖的光线中微微眯起了眼睛。
小扇轻风正凉,徐徐地吹散了燥热和太过馥郁的花香。这感觉便像那个年轻人一般,悠凉静远,从容雅致,只要在他的身边,便仿佛再感觉不到世事嘈杂纷扰,只余一片宁和。
在众夫人的注视中,谢母懒懒地开口道:“没办法,让之他的眼光高呀。”
“需得找个才高貌美,性子平顺柔和的。但又要出门能震慑一方,让男子也敬畏;入门能红袖添香,让房内幸福。上能议国事论经典,下能品诗书弄风月。不是这样的人,怎么如得了我家让之的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