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他也丝毫不报期望,倒是担心狄青会被那帮无赖欺负,派人多留意留意。
谁知三天过后,他就得到了狄青以军法名目,眼都不眨地处决了六名万胜军逃兵的消息。
而剩下的人,不说变得服服帖帖,但至少大为收敛了。
陆辞听闻这事后,先是惊讶,后就只剩下果然如此。
欲擒故纵,请君入瓮,一发制人,杀鸡儆猴……
兵法运用与军法利用之娴熟,由此可见一斑。
瞧着再腼腆羞涩,始终是只披着羊皮的狼崽子。
陆辞唇角噙着的那抹笑意,一下落入滕宗谅眼中。
滕宗谅忍俊不禁,不禁揶揄道:“不怪柳兄吃味,你对青弟确实是与众不同,额外亲厚。”
陆辞无奈道:“你这话对我说就罢了,莫对着他火上浇油。他为我拒了殿下召我回京任官之事,可恼了好久,近来才刚刚哄好。”
话虽如此,自己那个‘将亲密友人骗去汴京与他为伴、却毫不留情丢下人远走他乡’的薄情郎形象,已通过柳七那深受歌妓们追捧传唱的诸多词句,变得越发深入人心了。
由于被狠狠控诉的‘薄情郎’不是别人,而是大名鼎鼎的陆三元,被辜负一腔深情的,则是掠走无数妓子芳心的柳七,叫听得这事的士林中人都只觉此事既妙且具雅趣,倒不觉柳词轻浮流艳了。
对陆辞的‘不幸’遭遇,滕宗谅的回应则是毫不客气地大笑出声。
第二百二十四章
陆辞实在想不明白,柳七在鲜得他回应的情况下,究竟是怎么做到十年如一日地作诗谱曲、就只为揶揄他的。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柳七其实也不知晓。
真要说来,怕是一开始觉得调侃瞧着一本正经、其实圆滑敏诈、满肚子黑水的小饕餮有意思,兴起下的偶尔为之;到屡屡受挫下的不屈不挠;再到渐渐习以为常;最后,则彻底成了自得其乐。
更何况,比起役事繁忙的其他官吏不同的是,馆阁学士的职务受人尊崇之余,又十分清闲,常有闲暇相聚游从,饮酒赋诗,相互唱和。
这种悠然缓慢的步调,显然正合了柳七的胃口。
而凭借天赐的傲人诗才,他也很快在同僚宴饮中脱颖而出,成了赋诗唱酬,会食叙好中极受他人青睐赞赏的名流了。
恐怕也只有朱说那样的苦行僧,才能连这般清贵的松散日子,都能过得无比忙碌辛苦。
朱说固然不爱柳七同那些不知底细的同僚交往过从,但在仔细观察一阵后,发现柳七看似荒唐,实则脑子清醒得很,交往时也颇有分寸,便放下心来,未向陆辞告上一状。
摅羽兄镇守秦州,凡事皆需经手打理,还时有战火燃起,战况九死一生。
再看他们,待在京中舒舒服服,帮不上忙已是惭愧,却实在不该再给对方添乱了。
朱说如此想,便对柳七选择了听之任之。
朱说不管,陆辞又不知,晏殊更是本身就是其中常客……自然无人会阻挠柳七积极参与聚会的举动。
偏偏这种无人阻挠的顺畅自在,反而叫柳七越发感到无所适从起来。
咋回事儿?
他都这么过分离谱了,还没个人出来管管他了?
柳七莫名失望。
很快,在起初那阵犹如出笼鸟的热闹和兴奋劲儿过去后,即使邀请他去三馆私下举办的宴饮的请柬骤增,柳七仍是转瞬就恢复了兴趣缺缺、懒懒散散的状态,十回里不见得去个两三回。
省下来的这些时间,则被他悉数燃烧在创作新式话本上了。
反正他写了那么多诗词,小饕餮都不见理睬,更别说回诗的了。
索性换条路走。
而经他手诞生的话本,主题无一不在着重谴责无情地撇下他与朱说这俩‘旧爱’孤苦伶仃在京中、只带着新‘相好’狄青远走高飞的‘薄情汉’陆辞。
以至于当他的话本在京中倍受青楼楚馆、甚至举办宴饮的大户人家的家妓青睐时,关于陆辞‘薄情汉’的名声,也跟着弘扬,为人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