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6页
    “瑶儿。”谷玄之摇头莞尔。
    瑶华心大,昨晚遭受了那样的事,今日醒来照常嬉闹。
    不过想来也是,心思越纯净的人,大约受幻境干扰最少。
    几人离开镇子,便继续御剑赶路。
    瑶华自知晓雪言是只狐妖后,不但不避讳,反而兴趣更大。
    她在雪言旁边御剑,饶有兴趣地问:“哎,你真是阿狸呀?”
    “是呀。”雪言笑着回答。
    瑶华甜甜笑道:“没想到呀阿狸,原来你是女孩子啊。”
    雪言提起的笑容僵在嘴角,许久,缓缓发出一声:“……啊?”
    师重琰仍是跟谷玄之一道御剑,没憋住笑出了声。
    林枫立在瑶华身后,见丝毫未觉不对的瑶华和雪言呆若木鸡的模样,也不禁失笑。
    “瑶华姑娘。”他解围道,“他是男狐。”
    这回轮到瑶华愣愣地发出一声:“……啊?”
    周围几人皆笑,谷玄之在最前头沉声道:“瑶儿,专心御剑。”
    “哦。”
    瑶华也知道自家大师兄嫉恶如仇,不喜欢她跟妖多接触,但应是应了,没一会儿,眼珠子还是忍不住往旁边狐妖小姐姐……不,如今是小哥哥身上飘。
    无他,就是这小狐狸长得可真好看,做狐狸的时候是只好看的狐狸,变成人样也是个好看的人儿。
    与她几个师兄的好看不同,小狐狸明明是男的,他的好看却像女孩儿一样精致,让瑶华一个正牌姑娘都有些嫉妒。
    瑶华瞧了半天,忍不住小声问:“喂,阿狸。你们狐狸精,都是像你这样好看的吗?”
    雪言一时间没法接话,不太确定这丫头是不是在骂人。
    瑶华心思单纯地想,怪不得世人都说勾人的女子是狐狸精,今日一见真狐狸精,她可算明白为何这么说了。
    “你真好看。”她又真心实意地说。
    她眼睛亮晶晶的,雪言一只狐妖都被这般直白的夸奖弄得有些不好意思,躲过眼神:“谢、谢谢。”
    快至运河,几人在城外落地。
    时值秋末冬初,树叶飘零,城外树林枯落稀疏,显得有些凄凉。
    “到啦到啦!”瑶华拍着手,望着远处城门兴奋道,“这里有家沁心斋,听闻糕点天下一绝,我们赶紧进去尝尝!”
    “且慢。”谷玄之道。
    瑶华疑惑看他,他转头对师重琰道:“枫师弟,还是让你的狐妖朋友化回狐狸吧。这幅模样,太过招摇。”
    师重琰腹诽着,这么多人白衣飘飘地走进去本身就够招摇了,哪会缺雪言这一个?
    想归想,他面上乖顺地点头应了,看向雪言。
    雪言小声嘟囔:“就是嫉妒我的美貌。”
    在谷玄之闻声看向他前,他立马摇身变作狐狸,往林枫怀中一扑,不听不看不知道。
    请他们的人,是城中富甲一方的商贾,姓庞名贵富。
    说来也是曲折,因着这家庞老爷看上一年轻貌美的婢女,动了心思想纳她做妾,夫人嫉妒,便趁庞老爷外出之际将婢女绑了,当做今年献给河神的活祭。
    庞老爷自外归来后得知真相,大发雷霆,但到底也没为了一个婢女将发妻如何,这事儿便揭了过去。
    谁知道过了几日,那婢女竟从河中逃回。
    逃回的婢女受了惊吓神志不清,夫人心虚,以为冤魂索命,也吓得病倒在床。
    接连倒了两个,庞老爷又从婢女混乱的描述中得知河底没有什么河神,婢女偶然见过他真身,乃是一浑身脓疮的丑陋蛤|蟆。
    他将被献祭来的女子尽数囚在湖底,终日淫乐,不少女子不堪其辱,被折磨得疯癫。
    林枫听完,既觉恶心,又觉可恶。
    还真应了那俗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呸。
    庞老爷说给外人听,外人都不信,还道他家婢女偷偷跑回定会惹得河神震怒,害整个城的人性命不保。
    庞老爷无法,只能存着一丝希望,派人去天清山请人。
    正事要紧,谷玄之终是没随瑶华胡闹,将心心念念吃糕点的小师妹拉回,先去庞宅拜访。
    一行人坐于庞宅大堂,好果好茶奉上,师兄与庞老爷说事,瑶华坐在下面吃果子,听得无趣,转头问旁边侍婢:“你们家有沁心斋的糕点吗?”
    庞老爷远远听见,忙说:“仙师想吃沁心斋的糕点,海棠,还不快去?”
    “是,老爷。”被唤作海棠的侍婢忙退下,小跑出门。
    谷玄之温声笑道:“不必这般麻烦,我家师妹不懂事,不能这样惯着她。”
    “无妨,无妨,糕点而已,是庞某招待不周了,应该的。”庞老爷连声道。
    他们接着说正事,瑶华也忙着自己的正事,还不忘对师重琰道:“沁心斋的糕点真的可好吃了,之前师父远游回来曾经带给我吃过,我惦记到现在。”
    “是吗,那我倒也想试试了。”师重琰哄孩子般应对她,朝坐在对面的林枫微微一笑。
    林枫抱着狐狸喝茶。
    不似对面两人不务正业,他还是侧耳听着谷玄之与庞老爷交谈。
    他听谷玄之问:“在下有一事不解,‘河神’作祟多年,为何当地一直以生人献祭,从未起疑么?”
    “哎,说来羞愧。”庞老爷叹息说,“每年一人,也不是什么大事,事情轮不到自家头上,大家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之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