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9页
    白衣人心头忽然一跳,惊讶地发现这种感觉似曾相识,若不是知道姬洛此刻正在有琼京同人交手,他甚至会生出那个少年就站在自己眼前的荒谬之感——
    怎么可能?可是刚才那一招,仿佛又无处不透露着可能。
    若说模仿,他感到荒唐,眼前这个在滇南将众人玩弄于鼓掌,轻易挑起事端的灰衣人,为什么要模仿姬洛这么个名不见经传的人?还是反过来说,是姬洛不自觉在向他靠?
    很快,白衣人摇头,否认了后者,这种想法很荒唐,解释不出,但就是如此。
    灰衣人收手,眼中几不可见落下一抹懊丧,他也察觉到了白衣人的想法,因这充满撕裂和别扭的神似而顿时浑身难受,最后鼻翼哼出一团冷气,扭头从瓦梁上滑下:“今日就不奉陪了!”
    白衣人追来,手中五指顺次挑过丝竹弦,可惜,杀律也没能留住灰衣人的脚步——
    只见那人向后栽去,顺着悬崖口倒飞而下,空中还留着招摇的余音:“你真把自己当神了吗?哈哈哈……帝师阁十年不倒,那二十年,三十年呢……没用的,我曾经以为我心中的圣地不会坍塌,可是铁蹄践祚之下,是早已疮痍的江山;高阁污流之后,是摧枯拉朽的社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看看吧……这庞然大物,终有烟消云散的一日!”
    有琼京上传来乱世崩裂的声音,白衣人回头望见炫目的日光下,飞震的烟尘须臾间抓散薄雾与云气。他咬牙,回头瞥了一眼灰衣人消失的地方,狠狠道:“有我在一日,帝师阁,不会倒!”
    说完,他原路折返,落地夷则堂前,依次推功将昏死在地上的人救起,最后抱琴在门前稽首三叩首,消失在小楼连苑中。
    石桥上伤最轻的小童率先醒来,看着满院狼藉,率先冲进了内堂,瞧见榻上双眸紧闭,半边身子僵硬垂落在外的人,定力不够,“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一时间早把夫人下的死命令抛到了脑后,惊叫高呼朝有琼京跑去,宛如一个疯子。
    “夫人……夫人!阁主他……他……他咽气了!”
    作者有话要说:  奉上大肥章~
    这章信息量稍稍有点大,如果看糊涂了……嗯,我的锅。
    第154章
    世事成巧书,人心往往事与愿违。
    师夫人想尽法子要瞒下师瑕的伤重, 却未曾想到他会死在这个紧要关头。闻言的那一瞬, 师夫人仓惶回首, 双颊肌肉紧绷,眼中升起一抹怅然,到了她这个年纪,纵使再无深情,也难免念及往昔。
    她一直在等他的儿子回来, 等他回来力破六星,等他回来兼祧千秋,她知道这一代的帝师阁名声不显赫,所以她坚持云门祭祀, 开擂台, 引施佛槿几人拖延消耗, 为了那么一个可以名震天下的机会,铺好了所有的路。
    可是, 她没有等到儿子归来, 却先等到了丈夫的死讯。
    “夫人,这里的事情交给我,您先回夷则……”方淮忍住眼中痛色, 从方阵中撤出,快步走到师夫人身边扶了她一把,可后者却一挥手,大力将他推开, 自己举步上前。
    “不许退!”
    此刻,重夷和姬洛已经从崖下飞回,落在箜篌台“十二月令罄”前。
    重夷察觉到了这女人吃人的目光,不由肃穆回首,冷呵一声:“我说怎么不肯相见,原来老头是要死了!人皆有一死,我说师夫人你又何必藏着掖着呢?依我说今日停战,不如好好回去办丧事吧,等帝师阁后继有人,方能一战之时……”
    “哗啦”一声,师夫人信手抽出身旁一人佩剑,高举过头,向前一落,指着重夷的鼻子,“不许退!不许停战!笙箫鼓瑟,琴出七海,箜篌引凤,钟罄歌鸾,山河为鉴,书成帝师,众弟子听令,布六爻琴音阵,今日若退一步,帝师阁则无力再支撑盛名。”
    “怎么办……”楼西嘉抬眸,望向太微祭坛前持剑的凌厉妇人,握着白少缺胳膊的手不由一紧,心情复杂难耐。
    白少缺以为她只是被这气氛带起波澜,于是顺口道:“若是换了我,换作哀牢山云河神殿,我也会如此……我现在有些明白了,为什么中原的皇帝再英明,也很难中兴一国,因为一个人背上肩负犹如参天大树,当根茎再无法支撑的时候,没有选择,只能伸手死命抵住,从踏上那一步开始便再不脱身,直到被压死的最后一刻。”
    这厚重的无力感……
    想起过往,楼西嘉心中负疚越发沉重,在滇南和巴州之时,她太过困宥于儿女情长,当初的不甘、气恼、质疑、任性都显得那么不应该,如今面对大局,才真的意识到何为一叶障目——
    一个人的感情在整个时代的苍凉下显得那么不值一提。
    她开始有些后悔,如果她没有意气用事,如果她那时阻止大磨岩上的决战,如果她从一开始就没有搅和滇南的纷争,也许一切都不一样了……
    如果……
    可是没有如果。
    “不好!”
    楼西嘉怀着惴惴的心情看向师夫人,偶然发现其胳膊稍稍回收,当即暗道不好。她善使双剑,这姿势再熟悉不过,师夫人是要出其不意利刃冲刺,而她对面的不是别人,是六星将之一的重夷!
    下一刻,师夫人一剑穿云:“阁主死了,还有我!”她不会武功,但这一式倾注了她全部的心力和悲恸,竟有萧萧易水,一剑不回头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