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55页
    他看得心惊。
    蜡丸神不知鬼不觉出现在他的面前,蜡丸里的地图也没有署名,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想起他。
    兴许是他。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谁知道呢。
    也许是想南归?梁园虽好,终非久留之地。然而归——安业嗤笑了一声。他记得那个少年的聪明绝顶,他曾旁观皇帝与他下棋,他总能下出三局两负——你倒是猜猜,为什么不是三局三负呢。
    猜不透,索性不猜。
    亲信问:“……不会是陷阱吧?”
    安业笑道:“如果是陷阱,就该换个法子送到我面前了。”
    亲信不知道换个法子是什么法子,但是有了这张地图,他的手有点抖,有了这张图——燕军关卡设置、军力分布皆一目了然,他们这一路,岂能不势如破竹?又问:“要告知汝阳县公么?”
    “告诉他做什么,”安业微微笑道:“倒是这个——”顺手又递过一卷绢书。
    亲信:……
    安业忍不住一笑,想必建安王也一早料到如此,所以分开备份。倒又可惜起来,如今陛下膝下诸子,竟无一人能及此人。
    他隐隐有个念头,竟不敢细想。
    亲信低头细看绢书,额上登时冒出汗来,却是骇更多过于惊:“将、将军,这是真的?”
    安业道:“真不真有什么要紧——拿去给汝阳县公看吧。”
    亲信迟疑:“……怕是无人敢信。”
    安业笑得十分安详:“所以才要交给汝阳县公看啊,他总有法子令人信的。”
    “……将军英明。”亲信擦了一把冷汗下去了。
    安业的笑容收了起来,双手安在案几上,沉思。要说信,他也不见得全信。起初元祎修入朝,皇帝得到消息,倒是想过趁虚而入,大举北伐,但是群臣皆谏,说前车之鉴,不可妄动倾国之兵。
    什么前车之鉴,无非是江南好日子过得久了,没有人想打仗罢了——尤其这等苦战。自晋末以来,屡战屡败,而江南渐渐富庶,三五代一过,都习惯了江南温软,谁还惦记北伐——也就是皇帝了。
    皇帝也在犹豫中,又有密报传来,说燕主驾崩。
    这一下举朝震惊,越发机不可失。有人建议说元祎修这张牌得好好打。之前定的是清君侧,如今看来,岂止是清君侧!元祎修也是高祖之后,血统比元祎钦也不差什么。元祎钦有子尚幼,如何能担当大任。
    于是战略目标转为护送汝阳县公北上登基——人不须多,须勇;将不须高门,须智。
    安业自然知道朝中诸公不过是在糊弄皇帝。
    太平日子过久了,都想着争权夺利,软玉温香,没有人想打仗——然而说出来的道理,却是无可反驳。也就只有他这样的人——他这样出身寒门,渴望建功立业,提升门第的人方才走这条需要拼命的路。
    他是挺身而出,主动请命。
    皇帝虽然心有疑虑——他是棋待诏,虽然棋艺精湛,很得皇帝欢心,从前可没有打过仗,然而想来不过费些财帛,这些年的安稳,江南要别的没有,财帑却是充裕的——也就让他领军一试了。
    不想天上又掉了块馅饼给他。
    安业低头笑了一声,吩咐下去:太后不慈,弑君鸩子,命全军缟素,为天子戴孝。请汝阳县公打出旗号来——为天子报仇!
    ……
    始平王收到消息有点迟了,始平王妃记起来该给丈夫送信,已经是十天以后,几乎与昭熙前后脚,信到朔州,始平王已经到了云州,这等消息,亦不敢轻易经手他人,待辗转到始平王手里,已经是正月初五。
    消息对于始平王的冲击丝毫不比对他的儿女们来得轻。
    因为王妃的关系,他和太后私底下见面的次数远多过于一般臣子,太后对他的亲昵,也不同于一般臣子,乃至于宗室。在他的印象里,太后是个秀丽温和的中年妇人,人机敏,见识也是不错的。
    怎么会做这样的蠢事!
    皇帝是她的立身之本好吗!
    实在皇帝忤逆,也该把消息一步一步透出来,无论真假,待天下皆知,皇帝翻不了身,再立皇子……说得不好听,自先帝以来,皇家子嗣稀少,小儿成活率又低,就算皇帝再十恶不赦,也该关起来让他下崽子!
    这下倒好,统共就一个皇子,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这要万一夭折了——
    始平王敲了敲额角。
    “王爷?”亲信问。王妃与世子接连急报,自然不会是小事。
    始平王轻呼了口气:“陛下驾崩,新君登基,恐怕要上个贺表。”
    亲信:……
    “不须回京?”亲信问。
    始平王往南边看了一眼,摇头道:“不须。”羽林卫在昭熙手里,应该是稳得住。朝臣就算有疑虑,皇子总是真的,太后把控朝政也这么些年,除了永巷门皇帝作妖那次,也没有出过大乱子。
    又道:“如今这战况,如何回得去。”
    说起这个,真是一口血。
    最早李司空北上处理的时候,情况其实还不是太糟糕,天灾是主因,赈济不及时,粮草不济,队主、幢主反的多,上面镇将和军主几乎没有反的,都在苦苦守城。所以李司空登高一招,几乎兵不刃血就平了叛。
    被宜阳王一搅,完了。
    待萧阮再来,已经是费功夫。也亏得冀州十六郎鼎力相助,要钱出钱要粮出粮要人出人,萧阮自个儿也能干,生生又收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