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六十二章 遣英使
    康熙25年六月初四(1686年),英国人的两条大船在礼炮声中开进淡水河口,东印度公司打了十五炮,而奉恩炮台打出了最高的礼仪十八炮。哈里森带着他的书记官,在一队商馆卫兵拥簇下,盛装来到码头迎接。民政司还在码头打出了大幅条幅,充分表达对不列颠朋友的友情和热爱。
    来的是一条东印度商船和一条五百吨级克拉克船,因为担心琉球人带货太多,狡猾的东印度公司偷换概念,调来一条公司最老最小的东印度商船米歇尔号(ichael),不过就是这条最小的跨州商船载重量也超过580吨。钱俊尧又一次领教了英国人的无耻,他扭脸对王浩说道“以后再和英国人租船,咱们最好把租哪条船都写清楚。”因为来的船小于计划,钱俊尧没办法,只好把多备出来的货卖给了东印度公司,在他抗议下,英国人答应琉球派一条军舰护航,这条军舰会带几百石货扔到马德拉斯,算是小小的报复。
    哈里森每天走在路上都是一脸的春风得意。经过前两年倾销一样的硝石贸易,他一直担心台湾商馆贸易量会有所下滑。琉球人没让他失望,今年他们下了新品类大单。先是去年底确定了每年一万石的棉花交易,持续三年的订单,这个货量足够弥补减半的硝石贸易。接着外贸司主动提出呢绒贸易,呢绒这东西是英国本土最大的贸易品类,可是一直在远东找不到市场,销售量有限的很。
    这个需求相当奇怪,台湾这么热要呢绒还有干什么?钱司长告诉他,除了留一些给军官做冬季军服外,琉球想试着向朝鲜和倭国试试,看能不能打开市场,真是满满的诚意啊。五月老钱又找他协商进口瑞典铁,横跨欧亚运输铁这种低端货,哈里森提不起什么兴趣,所以开了个很高的价格。结果经过反复磋商,最后外贸司把年交易量加到八十万斤,哈里森把价格降到不到两倍的利润,大家都还算满意。其实这单子哈里森做梦都会笑醒,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贸易品,英国人(包括所有夷人)去印度的船都是不满载的,这些铁就当压舱石运过来,赚多少都是纯利润!为了不让委员会忽视这样的小订单,他特意写信提醒马德拉斯,要求他们尽量保证货物的质量。
    这次的船除了货物,还带来二十几个陆军军官和军士,还有十几个高级水手。这事也让哈里森在公司露了大脸,帮助所在国训练军队,是欧洲国家在远东和中东常用的利器。荷兰人帮着好几个素丹国武器和教官,葡萄牙人这么弱还给广南大炮训练炮兵,法国独霸着暹罗军事采购和陆军培训。
    英国人还是十年前帮老郑家培训过一两百炮手,后来就再没有这么深层次的合作伙伴。委员会对这事极为重视,这次来的军官团带队的是一位资深少校,这事让他在两边都挣到面子。第二天晚上,哈里森租借了镇守府大礼堂举行盛大的舞会,琉球人给他建的那个二层小楼实在太简陋,而要造一座对得起公司体面的商馆,建设司暂时调动不出足够的劳工。这场舞会级别挺高,在台北的琉球司以上官员和英国人的军官都会参加。
    海军司令许大人已经到了,一众英国人统统围着他攀谈。这年代的风尚是极度讲究华美,为了不丢面子,许大人今天着装也是精心修饰,一身深蓝色海军大礼服上面斜挂着缎带,因为没公布正军衔,他肩上的肩章只挂着两朵硕大的纯金梅花,军服上织满大量的金线和银线,走在地上活脱脱一座活动银库在。军事代表团的团长托马斯劳伦斯(thoasrence)少校正走过来向他敬酒。
    许大人的英语水平不足以和一个古代英格兰人交流,哈里森馆长操着古怪的国语给他们做翻译。“少校,我国的水兵正在国外进行战争,你暂时看不到。今天操练的陆战队你觉得怎么样。”以后这帮英国人要当顾问,所以特别调动陆战营和独立重炮哨搞了一场演习,许三多想听听英国人怎么评价。劳伦斯斟酌了一下,老实说这个远东小国战兵装备和训练度远超过他的想象,他们的火枪射速也远超英军,不过他还是觉得这只军队打不过英军“上校先生,贵国的火枪手训练水准相当不错。不过我觉得他们的荣誉感不太高,似乎差了点什么。”
    如果王浩在的话,绝对会开口劳伦斯的看法,这只陆军一直缺少兴奋度和必胜的信心,也许和他们一直没经历过恶战有关。对于炮兵,英国人毫不犹豫的表达了自己的鄙视“葡萄牙人的军事水平已经落后了,贵国的炮兵没有根据不同的战斗环境,对手做针对性训练,步炮协同演习也没操练过,连弹药箱都不规范,这样的炮兵至少落后三十到五十年。”
    许三多点点头,炮兵和骑兵是现在台北最需要的,陆战队至少还有些战斗经验,炮兵和骑兵一直在那儿练啊练的,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晚点的时候,王浩也赶过来,他那边还有另一场接待,唐荣的程泰祚大人赶到台北,他将去福建做一轮说服工作,然后去燕京做朝贡使。许三多把英国人的评价和他说了说,王浩拼命点头“估计今年内只能搞搞训练了,今年肯定赤字了,明年估计人口能上五十万,明年咱们增一次兵,后年咱找个弱的打一下。”他和小许对过船的速度,今年有两条巡航船在同时建,一条是琉球号的复制,另一条是研发的更大的船,现在军舰也不够,炮也在紧急生产,诸事都差了一截。
    许三多管船,他当然知道进度“不行跟英国人再买一批重炮?至少先把台湾堡和金兰堡装备起来,这两个堡装备齐了,船和陆战队才敢出门。”这两年琉球的商线和葡萄牙人商线重合的厉害,两边的关系越来越冷淡,想买炮也只能和英国人谈。王浩点点头,正想过去和哈里森聊聊,李智建走过来。
    “跟你们说个消息,前年法国人已经带着暹罗国王代表团去了巴黎。”这消息其实印度的英国人早就知道,但是他们没来没和琉球人提起过,李智建刚和一个英国军官聊天的时候才从这小青年嘴里听到。两位穿越客听了大吃一惊,开眼望世界的不止是琉球人啊,这世界上真没人是傻子,大家都在努力进步,真是时不我待。
    其实,比暹罗还早好几十年,倭国也派过代表团去欧洲,只不过倭国精英阶层经过慎重考虑后,选择了封闭而不是开放。
    东印度公司船一靠岸,大量的财货开始送上米歇尔号,这条大船只停留十几天就会起航。在琉球人坚持下,航线将不再绕行印度,而是直接走巽他海峡,横穿印度洋一路前往伦敦,行程超过五万里,就算顺利也要六个月以上。琉球号会给米歇尔号护航至少到巽他海峡,如果有可能,王浩更希望他们能坚持到非洲东海岸,回程的时候它还要去趟巴达维亚,在东南亚做生意不拜拜荷兰人码头总是让人不放心,再说他还有些生意要和人家谈。
    国债发行的顺利,暂时镇守府没啥资金压力,货物储备的绝对充足,英国人的船六天内已经装载完毕。外贸司对这次远航重视度奇高,他们又是占卜又是查黄历,结果定了六月十六日起航,也不能再迟了马上就要进入台风季。提前几天的时候,台北全城已经动员起来,大批留学生家属从桃源和基隆赶过来送行,他们都住在政府搭建的临时房里,被服局早就给代表团准备了大量新衣服,现在统统拿出来发放,全是前两年还禁止穿戴的丝绸、锦缎类的好东西,这是第一批去欧洲的琉球人,关系到国家的体面,哪怕打肿了脸也要充成胖子。
    康熙25年(1686年)六月十六日辰时三刻,台北码头上人山人海,半个台北的人聚集在这里欢送他们的英雄。他们的孩子们要出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夷人们的家乡。老陈带着老婆陈章氏,天还没亮就从家里出发,他们要给十四岁的二儿子陈利杰送行,一行五万里,这一次再看一眼,这辈子没准就见不到了。
    陈章氏已经不会走路,老陈特地从队里借了头毛驴,把老伴驮着一步一步往码头赶,离码头高高的旗杆还有两里多的地方,路已经堵得水泄不通。有个带黑头盔的警察检查了老陈带的铜牌,开始高喊“让开让开,给家属让路。”于是人群勉强分开了一个小缝,让陈家夫妇挤进去。
    巳时初刻,城堡上的大炮一起开炮,几十门大炮一起的轰鸣声盖过所有喧闹,人群渐渐静了下来。一百四十七个留学生、十三个外交官、二十八个士兵,整整齐齐排列在码头前红色高台上。王浩站在他们的对面,他伸手推开礼仪官送上的三炷香,今天的日子他不想再给妈祖上香,他有自己的礼物。王浩缓缓走向面前的队伍,身后一位侍卫托着盘子随着他,走到队伍面前,他缓缓站住。掀开红绸,两个精致的银瓶被他高高举起,他重重的把它们交到李智建手上。
    “一个装着大营乡的土,一个装着小美溪的水,今天就请诸君带着家乡的水和土远行。”
    王浩的声音异常低沉“诸君都是我台北镇守府国人,你们是国人的精英,你们是最小十二岁,最大十八岁的孩子。此去英吉利国一去五万余里,”
    他手臂高高的举起指向西北“我代表父老乡亲们道一声珍重。诸君年纪还小,不知道记不记得三年前,你们的爷叔、父母、兄妹吃的是盐粒就着番薯,穿着破衣还有葛麻。此时此刻,镇守府的父老乡亲们还在为生计忙碌,农夫们弯腰插着稻子,渔夫们赤身在海中行走,水手在波涛里挣着财货,此时此刻,战兵还在几千里外打仗。所有人节衣缩食,供着诸君穿着丝的衣服带着缎的帽子,口袋里放着亮晶晶的银钱,坐在宽敞的大房子里做学问。为的有一天你们能从泰西学来真学问、真本事,带着咱们国人把日子过得更好。诸君,月是故乡明,望一路珍重。”
    两手搭在一起,王浩深深的揖了下去。
    整齐的三排队伍跪在地上,三叩首,叩这天,叩这地,扣这台湾父老乡亲。
    巳时二刻,遣英使团分上琉球号和米歇尔号。琉球号两舷打出十八声炮响,两条大船缓缓的离开码头,顺淡水河而下缓缓驶向海口,王浩一直站在高高的台子上看着船渐渐远去,直到在天地之间再也看不到那一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