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东暨县的家里,越民耕和越尚耕,越榴红已经过来了,三个孩子也都在这边,翘首盼着他们。
越绣宁才被大家簇拥着进屋,迎面一个人怪笑着就上来了:“哈哈哈,我就说嘛!我们家绣宁是好福气,好福气呢!瞧瞧人家现在都已经嫁到长安城去了,福气都通了天啊哈哈哈……”
冷不丁的把越绣宁吓了一跳,居然是吴方的老婆陈氏?
越绣宁变着脸进了屋,吴邓氏上前就去呵斥陈氏,吴玉过去劝解,拉着叫出去,别在屋里大声嚷嚷。
陈氏猛地看见进来的小两口,其实也给吓怔了。
像她这样的人自然是看重行头。被越绣宁和林炤的穿着打扮镇住了,到底就只是镇子上的人,哪里见过真正富贵人家的人?
越绣宁嫁过去的时候,其实也没多少衣裳,定了亲之后这一个月,林炤那边要去了一件衣裳量尺寸,越绣宁也就没管。
成亲第二天打开衣柜找自己的衣裳,这才给吓了一跳。满衣柜各色的各种料子的应有尽有,缂丝的,莨绸的,缎面的,什么料子的都有,样式也很多,要不是穿着合身,越绣宁都不敢相信是给自己准备的。
主要是出现的太集中了,女子们哪个不爱打扮?越绣宁当然也很喜欢啊,在屋里头挑了半天的衣裳,林炤心情好,叫她一件件穿上给自己看看,越绣宁也就满足他,果然一件件穿上试,当然了,试着试着就跑床上去了……
今天越绣宁穿的是一件大红的大红缂丝金线绣缠枝百花交领长裙,外面披了一件孔雀纹大红羽缎披风,脚上的绣花鞋都是大红绣玉兰花绣鞋。
梳着单螺髻,发髻上戴着一支鎏金九尾凤步摇,耳朵上带着一对翠玉蝴蝶秉金花镂耳环。
如此的装扮,自然将极度看重钱财门面的陈氏给镇住了。
吴邓氏和吴玉将陈氏拖了出去。
这边越榴红拉着越绣宁坐下了,小声的道:“听说你出嫁了,你舅母过来探听消息,没想到凑巧今天回门而已。刚刚死赖活赖的,从外面滚着进的门……”
“滚着进的门?”越绣宁惊讶的眼睛瞪的老大。
越榴红声音更低了一些:“你姥姥不让进来,跪下磕头,从你姥姥脚边又滚又爬的进来的……”
越绣宁一听眉头紧皱的道:“她分明是看见我不在家里了,就觉着有空子可钻了,姥姥到底是舅舅的亲妈,我娘性子又软一点,他们觉着终于能搬来住了。”
“你放心吧,不会让他们住进来的。明天让你姥姥和你娘随你们一同回去,这边就交给梁娟,不是还有几个婆子和她们一块儿做事吗?我已经说了,这边要是进来了什么不相干的人,丢了东西祸害了宅子,就找她们。放心,梁娟她们能看得住。”
旁边越尚耕道。
他们两个坐下了,林炤站在下面准备磕头的,但是因为陈氏突然的出现,将大家给打的措手不及了。
越绣宁看见林炤还站在那里,才猛地想起来,急忙站起来和他并排站着,转头看门口:“姥姥和娘……”
“没事,不用担心。”越榴红道:“先过来坐下吧?”
林炤忙道:“我们站着等会儿好了。”说着忙问越尚耕:“三叔……”
他改口倒是顺的很,居然说改就改了。
“咱们这边的规矩,是回门必须在家住一天吗?”
越尚耕想了想道:“怎么,你还有事?”说着扭头去看越民耕:“二哥,这规矩你懂吧?”
越民耕倒没有急着说规矩,而是问道:“林炤,你是有事?”
越绣宁忙道:“明天是西夏总督廖文超的生日,请了林炤过去。”
“请了我们过去。”林炤忙补充了一下,道:“成亲那天说的,我当时也没想起来正好是回门后的第一天。”
越民耕一听就道:“那是正事啊,那不耽误你办正事,回门住不住都没事,有些住有些不住。横竖你们要接了婶子和你娘过去,倒也不在这一天半天的。”
越绣宁道:“明天让姥姥和娘过去呗,在什么地方三叔送亲去的该知道,三叔送过去吧,正好也在那边住几天,看看生意什么的。”
越尚耕想了想,扭头看越民耕,越民耕无所谓,便点点头:“行。正好这边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就赶紧的腾出来地方,归置起来。”
主要是,还有个吴方和陈氏虎视眈眈的。
说着话,吴邓氏和吴玉已经将陈氏赶走了,两人进来,看见越绣宁和林炤还站着,知道是等着行礼,两人忙去上首坐下了。
新媳妇带着新郎官给娘家母亲、姥姥磕头行礼,然后给二叔、三叔、小姑磕头行礼,新郎官今天就改口了。
起来了之后坐下,笑着说了一会话,吴玉就起身把越绣宁拉着进了里屋去问话。过了一会儿,吴邓氏和越榴红也起身,一起进了里屋。
“听见前天的一点动静,昨天就来伸头伸脑的,偏我们那会儿正好去了王家,在那边收拾,他们两口子在这边探头探脑的半天也没人搭理,屋里头的人忙着弄药材什么的也没听见声音,他们没能进来,所以今天又过来了。”
原本还以为娘儿俩说体己话,谁知道吴邓氏和越榴红进来,听见说的还是吴方和陈氏的事情。
越绣宁正说着:“他们怎么这么脸皮厚啊?这还没办法了?想强行占了我们的宅子?”
吴邓氏忙道:“怎么能让他们占了!你三叔说了,这边多少几个婆子,以后就只看家护院,没咱们在,婆子们对他们才不会留情呢,倒更好。”
越榴红过来坐在了越绣宁身边,脸上带着笑容,看了越绣宁一眼。
这是给越绣宁使眼色呢,越绣宁知道,小姑是怕自己说的多了,让姥姥伤心。虽然姥姥也很厌烦吴方和陈氏,但有些话心里知道就行了,别说出来。
她就道:“算了不说了,明天三叔就送你们过去,眼不见为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