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段阅读_第 533 章
    穿到古代当名士 作者:五色龙章

    周王自己不能进京,念及父母妻儿,便写了许多信回去,在信中叮嘱王妃自描小照,并画几张皇子的小照寄来。

    一面jiāo待着进京之后的事,一面满心希冀地期盼着:“过了十月贤儿便满周岁,也可接来汉中了,也不知他还认不认得父亲……不成不成,十月天气正冷,元娘弱质纤纤,贤儿又小,怎么经得起二千余里地颠簸?还是待他再大些……”

    宋时和桓凌在旁听着,也叫周王勾起了思亲之意——但好在他们俩小两口儿过日子,想家总想得少些。两人回家也商议着派个家人送信进京,顺便还能打听打听他们的论文在京里口碑如何,朝中又有什么新说法出来没有。

    反正两家在京都有亲人,也不必多派人,只各安排了个懂事精细的亲随,带着今年新麦、棉线毛线的衣裳、关外来的好皮料、红花、天麻、党参、当归、杜仲等yào材回京。

    那两个家人乘着运粮的船进京,又有周王的人看顾,一路稳妥便捷,到京里各取了自家的礼物回去,到家代主人问候亲戚长幼,又尽职尽责地问他当日寄回京的文章可有人评论什么没有。

    有。

    评价方向十分丰富。

    隔着数里地的两座宅子里,桓凌与宋时的大哥都露出了同样深沉难辩的神色。

    宋时那篇《国富论》与桓凌的几篇《国富论序》《与镜川先生书兼荐国富论》《读国富论记》《再读国富论有感》《题国富论》《书宋版国富论印卷后》……一进京城,便迅速流传开,为朝野名士才子津津乐道。

    且不提他那发前人未有之思的工业论,亦不提文中丰富而翔实的实策,更不必点评两人文章如何气势如虹、雄浑有力……单就“国富”二字便已压倒满朝“本富”“末富”之争,先声夺人,令人无不想先睹为快。

    当然,除了这文章题目精彩,更动人心的还是书信文章背后,两位作者之间的关系。

    国子监几名会刻宋版书的学子集齐了桓凌在京流传的所有相关书信,自己抄录传阅之余,更将这些文字都和宋时那篇国富论印刻印成了一本书。

    集两姓之言,成一家之好。

    这书收集的文章最齐,印得又工整秀丽,干净美观,才印出来便被院里抢得一空。原先没掺和进刻印的庶吉士们也搬出自己的油印机来帮着加印,送遍亲朋好友。

    看经济的看经济,看农事的看农事,看汉中新鲜事的看汉中新鲜事……

    都不爱看的还能看看桓宋二人在文中涓滴流露的真情,只当是看小说了。

    小说也没有敢直写当朝状元为着四品佥宪抛却前程,千里迢迢追到汉中的——那本影shè他二人的《宋三元义结双鸳侣》都没这么大胆!

    两家做家长的得人送了他们的文集,都怀着“此乃吾家千里驹”的激动想跟朋友诉说一番。结果出门开文会时,没听见多少有志之士对他那工农商并蓄兼容,化末富为本富的说法分析解疑,倒听了满耳朵“桓大人这篇《记》中写了二十三个宋字”,“这篇《题国富论墨卷》中写到宋大人宵衣旰食,必是两人朝夕相对的实证”……

    他们没把酒宴掀了,没把那群满心惦记着他们弟弟弟媳私事的读书人打了,已经算是极有修养了。但见着弟弟送来的家人之后,桓宋两家都忍不住叮嘱:“回去见着你爹/你桓爹,叫他想给你宋爹/你爹写题跋记序志什么的也罢,写一两篇也就够了,不必求多。”

    少写几篇集结不成册,传得还没那么快、那么广。

    这本书当日被庶吉士印成书册,因沾了两人的名声和传奇般的经历,比单人的书信文章传播得更快。老成谋国的要看,不老成的也要看。就连魏国公王家这样与宋时结过怨的人家也寻了几套书来,更遣家中子弟送了齐王一套——

    这宋时自打送过嘉禾,仿佛有些得宠,还得看看他的文章,知己知彼方好。

    齐王翻开目录,从满纸“桓凌”中艰难地挑出一个“宋时”,照着页码翻开,认认真真看了一遍。

    国富论。

    这名字取得就大气,建经济园,以工富民的说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