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代富二代 作者:沈桑榆
点头,中年fu女对占便宜这件事上从不含糊。
刘金花正给宋晓珍喂饭,见那些人这么捧方小琴臭脚,暗道还不是看她有个好哥,说道:“看来我们家靠小琴,都不用愁yào了。”
杨老太笑呵呵地说:“可不,也不用去医院了,找小琴她嫂子买方便。”
杨老太没听出来刘金花的言下之意,方小琴被自个儿婆婆的神经大条也是逗乐了:“妈,你降压yào还有不?我改天帮你买点。”
“小琴,你还用得买啊?”刘金花语气夸张地说。
方小琴呵呵一笑:“又不是我开的,还能给我白拿不成,要不金花姐你开一个,我们家的yào就可以靠你了。”
“自家人便宜点不错了,人家也挣钱呢。”不少人就看不惯刘金花这样,纷纷说道,开门做生意的,你做亲戚的白拿是怎么回事。
刘金花有些悻悻,又换了口径:“有病不都上医院吗,开个yào店谁买啊……”
第017章
开业的那天,沈老师和方主任都过来帮忙,于丽英在yào店旁边摆了个小桌子,以后她就医务室待一天,yào店待一天,她是招了个亲戚家的小姑娘,初中没读完,就不想读了,正好她也要个年轻人会记记账,看得懂字的。
小姑娘名琴玉,是方家本家人,是方主任表哥的孙女,叫她一声舅妈,人长得清清秀秀,于丽英看她做事情还挺麻利的,人也机灵,就给留下了。
开业当天打九折,于丽英直接从yào厂拿yào,由于拿的货不多,给得优惠也相对一般,她磨了好几家厂,也是拿那些利润空间相对较大的,至少不能比医院贵太多,不然谁愿意来yào店。
开业打九折,也就会比医院便宜一些,不少老年人都过来买降压yào,来买一些消炎yào感冒yào的也比较多。
其实yào品领域这个价格真不是太好说,不同的yào厂同一款yào物的价格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医院进价也不同,统一比价是不大可能的,肯定是有些便宜有些贵。她以前在医院的时候,也听别的护士私下里讨论过医院的采购,油水是真不少,但也不可能每一种yào都揩油水。
于丽英也就是抓住这一点,医院里常见的yào,她就定价低一点,和医院差不多,医院里也不常见的,她就加点利润。
她和yào厂也一直保持联系,时不时打电话过去问问有什么新yào,什么yào卖的好,她就专门一个yào厂找一个人,处好关系,每个月都找他拿,次数一多,也就熟络了,还给她弄了一批压库存的yào,低价卖的,于丽英就拿过来做促销。
于丽英就发现了,yào品的利润真的比看病大多了,在yào店营业一个月就有一千六的营业额之下,她就在思考要不要关掉医务所,专心经营yào店。
从今年开始,由于康达生产线升级,需要更多的工人了,而本地人大多数吃苦耐劳精神不是太高,今年涌入了很多外来务工者,都是一个带一个的,小镇上的外来人口剧增。
不仅是康达,还有其他的小企业,围绕着康达,天湖镇出现了塑料厂,因为生产电线,外面是有绝缘体的,就是有生产这些塑料的,还出现了许多家庭小作坊,雇佣几个外地工人“拨皮”,绝缘体的内侧粘附着一层金属,这一层需要拨下来,有些人就买这些废旧的电缆线缆回来,塑料卖给塑料厂,金属卖给铝厂。
一家企业的发展,绝不仅仅是一家独大,它会形成一个产业链,围绕着核心企业,利益一级一级往下分配。
10月份,方季康受邀参加了一个国家座谈会,邀请的都是全中国最知名的企业家,此时他还不过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小企业家,在一众大佬中,坐在了最不起眼的位置,仰头听着领导和前辈们的发言,心中不无激动。
在座谈会上,方季康也认识了一些和他一样的民营企业家,相互留了通讯,也许哪一天就可以有合作。
他受到了启发,派技术人员不断出去学习,去国内著名的邮电大学挖人才,分配的不行,就用高薪,研发上的经费绝对不能省。
方知浓无忧无虑地到了96年,于丽英决心不做赤脚医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