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0章 如此结果?
    大明略 作者:南宫草堂

    数日后,众人一直议论不休的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终于有了结论:

    博野县县丞严元桥行为不检、捏造是非,又杀害繆大柱夫妇,处死;博野知县祁允徇私枉法、酿成冤案、包庇元凶、无视律法,处死。

    保定知府张远、通判黄代柄徇私枉法、包庇元凶、无视律法,对抗朝廷命官,处死,家人流放三千里。

    布政使陈福犯失察之罪又妄自踹度,但念其自省自查,免去三品按察使之职,告老还乡。

    刑部尚书被罚俸两年、以示惩戒,但官职总算是保住了。

    令人意外的是,刑部左侍郎黄伦因失察、无视律法、妄自踹度、私自授意、言语轻薄,免去三品刑部左侍郎之职,处徒刑五年。

    耐人寻味的是,嘉靖帝特意为这位黄侍郎下了一道旨意:令他在牢为其他犯人讲解四书五经、孔孟之道。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这正是前几日黄侍郎在众人面前说过的‘经典之言’。

    祸从口出,看来,这话一点都不假。

    ……

    一锤定音,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总算尘埃落定,严氏终究没有被处置,徐阶依旧与他们周旋。除涉案之人外,其他人依旧照常办差、照常喝酒谈笑。

    一切,很快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只是,明眼人这才想起一件事来:当初负责督办调查此案的翰林院庶吉士仲逸、刑部主事樊予,他们二人为何没有赏赐呢?

    有赏有罚,既然有罪之人被处置,那有功之人理应奖赏才是。

    不过,嘉靖帝的旨意却迟迟不到。

    很快,人们便开始议论起来:有人说旨意过几日才能下来,有人说仲逸对涉案之人动了私刑,还有人说皇当初选择两个位卑言轻的年轻人担当此任,或许另有深意。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而仲逸与樊予二人每日早早去各自衙门办差,晚匆匆回家,而那一直等着面圣的旨意,终究还是没有下来。

    圣心难测啊。

    ……

    “刑部主事樊予,在此次朝廷督办调查博野县鄱家庄、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处事得体、协助有功,擢升为刑部五品主事”。

    数日后,宫终于派人到刑部传旨:樊予由之前刑部六品主事,升为五品郎。

    这一刻,樊予感觉:整个天地都是阳春三月了。

    “公公辛苦,一点小心意”,樊予急忙掏出一张银票,向传旨的太监递了去。

    “恭喜樊大人,一年之内连连升迁,前途不可限量啊”,那公公收好银票,又说了几句吉祥话,之后便欲转身离去。

    “公公请留步”,樊予急忙追了去:‘敢问公公,与在下同行的翰林院庶吉士仲逸仲大人,是何赏赐?’。

    哼……,一声长长的鼻音,那太监立刻收起方才的笑意,轻轻竖起一根手指,而后在空划了半个圆圈。

    “宫里的规矩,你是知道的,不该问的,别问。不该说的,也最好别说”,说完,只见他白了樊予一眼,而后转身匆匆离去。

    “啊?这……”,樊予欲言又止,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此次督办调查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仲老弟为主,我为辅,既然我都能升一个品级,想必仲逸的赏赐会更高。只是如今他还只是庶吉士,最好能提前委以实职,那便再好不过了”。

    翰林院庶吉士为临时、过渡之职,一般要等三年之后再次考核,通过者才委以实职,成为正式的翰林留馆,或给个六部的主事、或御史、或下方地方之类。

    仲逸做翰林院的庶吉士不足一年,能被钦点为此次督办调查繆大柱夫妇被杀案,已是十分罕见,而能否提前委以实职,看造化了。

    回到屋,樊予心情大好:“多亏当初听了我的,若真查到刑部,那定会掀起一股大风浪,赏赐先不说,得罪了这帮人,日后必定寸步难行”。

    现在好了,升也升了,案子也无须继续调查下去,岂不是皆大欢喜?

    “不行,我这便去翰林院,看看仲老弟到底领何旨意?从蠡县到京城,但凡有事,都是二人出面,如今这么大的好事,岂有独享的道理?”,想到这里,樊予立刻起身。

    “樊大人,恭喜,恭喜啊”。

    “樊郎,日后还请你多多关照啊”。

    “樊郎,今日大喜,晚这顿酒席,是必须要请的啊”。

    才到门外,樊予见一群人围了来,又是道喜,又是奉迎,还有不少人嚷着要请一顿酒席。

    都是同僚,这个脸面自然是不能驳的。细微之处见端倪:他的人缘还是挺不错的。

    当然,这其也不乏投机随众者。

    “诸位,大街之太过招摇,多有不便。今晚,樊某家设宴,诚意邀请各位,好酒好菜,保证与城大酒楼一样的水准”。

    樊予笑道:‘这里的每个人,一个都不能少’。

    看来,一时半会是去不了翰林院了。樊予想着:反正仲逸不喜热闹,等今晚招待完这些同僚后,再去找他。

    ……

    翰林院,仲逸一如既往例行公事。

    连日以来,他每日皆是如此,其实也并无具体差事,除与同僚寒暄几句外,大多时间,只能看些书卷,或者写写字、发发呆。

    一张嘴、一支笔、一杯茶,还是那样的日子。

    同僚之间,也无非偶尔说说话,玩笑几句,有人还称呼他一身‘仲大人’,令他不甚自在。

    连个品佚都没有,何来‘大人’一说?

    说这话的,主要还是因为他那个‘钦差’的身份。

    如今案子结了,这个身份自然也没了。再喊一声‘仲大人’,多少有些讽刺之意。

    当然,也有一些人对他赞赏不已:年纪轻轻、初担大任,行事却有老臣风范,十分难得。

    同为庶吉士的费思应便是其之一。他虽然平日里喜好玩笑,但毕竟与仲逸在国子监曾是同窗,有这段旧情,虽帮什么忙,但也绝不都做这落井下石之事。

    况且,朝廷只是没有奖赏,但也没有处罚他。

    “仲兄弟,要我看啊,你大可不必耿耿于怀,想想看,历朝历代,以庶吉士的身份被朝廷委以重任的,能有几人?且即便有刑部六品主事的参与,还是以你为主”。

    费思应向几名昔日国子监的同窗说道:‘依我看啊,圣心念着有功之人,日后定会有旨意来的’。

    “对对对,费兄所言甚是,仲兄日后必能大展宏图”,另外一名男子急忙附和。

    众人正在说话之际,却听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袁大人请你晚到府赴宴”,来人并不陌生,正是袁炜的随从,他刻意压低声音向仲逸说道。

    袁炜?

    当此多事之秋,袁府差人来请,到底所为何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