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盛唐 作者:苏男
三日后,长安城内,兴庆宫,勤政务本殿。
李隆基身穿紫色天子衮服,端坐在龙椅之上,神情比前几日要好上一些,但仍是显得憔悴和焦虑,高力士手执拂尘站在他的身旁,时不时用关切的目光扫向李隆基这边。
丹陛之下,十几名朝臣站成两排肃立,沈锋正在其中。
众臣简短行礼之后,李隆基面色凝重,看着沈锋问道:“沈将军,在潼关外黄巷坂之中遇袭的那七万神武军,伤亡情况到底如何?”
李元正此时正在长安城内养伤,而今日也并没有出现在这朝堂之上。听李隆基这样一问,沈锋立刻出列,躬身答道:“启禀陛下,战场清理完毕,伤亡情况也是刚刚才清点出来。李元正将军率领七万神武军在黄巷坂的那条窄路之中,骤然遇到安禄山叛军的袭击,前后道路被堵,箭矢和落石从天而降,身处险地无法还击,实在是伤亡惨重。七万神武军,总共伤亡近四万人。”
一听到这个数字, 朝堂上的众臣都是吸了一口凉气,面面相觑。
黄巷坂之战他们也是已经听说了,从遭到伏击到战事结束,总共也就是两个多时辰的时间。
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七万神武军的伤亡竟然是如此之大,一大半都已经折损。
也难怪,何千年在黄巷坂那条五里窄路两侧设下伏击,用箭雨和落石来击杀神武军,不仅自己这边没有伤亡,杀戮的速度也很快。
也幸好沈锋及时赶到,用火攻的办法逼走了何千年率领的叛军,李嗣业强攻打开入口,这七万神武军才没有全军覆没,主帅李元正才没有为国捐躯。
李隆基微微闭眼,也是心痛不已,这十万神武军可是他大唐皇家的精锐之师,是拱卫京师长安的一支极为重要的军事力量,现在就因为这样一次伏击,一大半的兵士都已经损失,主帅也是负伤,伤亡实在是巨大。
而正是因为自己之前过于相信那安禄山,派出了那七万神武军去往他的平卢藩镇,去给安禄山当援军,这七万神武军才会遭受如此重大的损失!
沉默,大殿之中是死一般的沉默。
片刻之后,李隆基睁开眼睛,脸上是愤恨的神色,怒然说道:“这个逆贼安禄山,朕要将他千刀万剐,碎尸万段!”
“是啊,这恶贼安禄山罪恶滔天,天理不容!”
“真是该千刀万剐,这安禄山是我大唐的千古罪人!”
“背信弃义狡诈凶残,定然是人神共诛之!”
朝堂上的众臣也开始跟着李隆基附和起来,一个个脸上也都是愤然无比的神情。
看到这番情景,沈锋的心中则是一阵冷笑。
之前安禄山也曾经出现在这勤政务本殿之上,当时他可是风头无两的三镇节度使,李隆基的义子。
而这些义愤填膺的大臣们,当时可都对这位大唐独一无二的胡人节度使是毕恭毕敬,有的还是争相巴结讨好。
而现在形势一变,完全又是另外一副嘴脸。
此时杨国忠出列,面色肃然,朗声说道:“陛下,这安禄山狼子野心,刚刚叛逃出长安没多有,就对我神武军暗下杀手,实在是罪无可赦!臣建议,朝廷应尽快出兵,彻底剿除安禄山和其逆党!”
一听这话,李隆基的面色没有任何的激动,反而是有些阴沉。
其他的一些文臣们也跟着附和:“是啊,咱们应该尽快出兵,铲除这个安禄山!”
“陈大人,你是兵部尚书,此事你怎么看?”沉默片刻,李隆基看着站在一旁的陈玄礼问道。
站在这朝堂之上,陈玄礼的面色一直是极为凝重。听李隆基这么一问,陈玄礼稍稍怔了一下,随即出列,躬身答道:“杨大人说的不错,安禄山这等罪大恶极的逆贼,朝廷定然会铲除之。可现在才过了几天,神武军又是遭受重挫,此时朝廷出兵,实在是有所困难。”
杨国忠根本不懂什么军国大事,听陈玄礼这么一说,立刻转头问道:“铲除一个叛逆臣子,我大唐天威赫赫,有何困难?”
陈玄礼面色一冷,立刻答道:“我大唐自然天威赫赫。但我大唐之兵,在藩镇,在边陲,不在京畿。在长安城内,除了十六卫共计五万人马之外,就是城外驻扎的那十万神武军了。而现在神武军已经折损大半,长安城内十六卫的兵马也不能够调用,从西域和其他藩镇调兵也需时日,现在让朝廷立刻出兵铲除叛逆,实在是有所难度。”
陈玄礼这番话,说的正是实情。大唐的军力部属,侧重藩镇和边陲,中央的军事力量反而是薄弱。在太平的时候看不出什么问题来,可一旦出现内部叛乱,这其中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而这般情况,和李隆基也是有着直接的关系。
听完陈玄礼这番话,李隆基的面色更加阴沉了,默然无语。
沈锋心中一想,陈玄礼这番话说的直接,恐怕会让李隆基心中有所不悦。既然陈玄礼当着众臣的面已经是把话给挑明了,自己索性再接着多说一些,也帮陈玄礼分担一下。
再说了,这个杨国忠恐怕和地劫堂主安牢山暗中也有勾连,沈锋也想点点他。
只听沈锋看着李隆基接着说道:“陛下,刚才陈大人说的没错,朝廷现在出兵铲除叛逆,实在是有所困难。不仅仅是刚才陈玄礼大人所说的那些,安禄山在他那三个藩镇之中都是拥有重兵,我大唐兵马几乎有一半都在他的手上。而且安禄山大肆任用胡兵胡将,他们对安禄山的忠心,要远远胜过对朝廷!安禄山若是能活着回到自己的藩镇,定然会起兵叛乱,到时候的形势恐怕更为危急!”
沈锋这番话说完,朝堂之上出现了窃窃私语的声音。
李隆基面色阴沉,仍旧是默然不语。
沈锋又接着说了一句:“还有,就怕那安禄山和安牢山兄弟二人在长安城内还有眼线和耳目,与其仓促出兵,倒不如先肃清这朝野内外,以免泄露军情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