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雷电掌控者 作者:清唱华年
白如衣道:“肖薇在大学里如此急着挣钱,如此急着积累资本和履历。除了是要买一些不输面子并让自己感觉舒适的奢侈品之外。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积攒资金,准备创业。”
“否则,她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通过打工或者其他正常途径获得能满足她所需的金钱的!”
“而且,肖薇又属于那种外表看上去随和,并且能没有任何骄气的打理任何人际关系,但其实,内里却极为骄傲的人。她绝不会选择通过依附一个男人,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她也从没觉得男人就有多可靠。”
“有这样的执念在,她有犹疑是正常,没有犹疑才奇怪!总不能因为你,她就放弃掉自己创业挣钱的计划,转而去修道吧?”
云涵虚通过心心相应符,从肖薇那里,借来一丝心念神识。并在借来这一丝心念神识后,细细的体味着肖薇本身最真实的心念与执着。片刻后,云涵虚叹了一口气,对白如衣道:“你说的没错。”
云涵虚问道:“这如何是好?若是她真的执着于财物,我给她便是,修仙一道的人天才地宝不多,但是想要挣一些世间财富,却是容易的很。可她执着的却并非只是人间财富,还有在人间经营的过程。”
“难道,非要再等几十年,待肖薇她在人间志得意满,功成名就反觉得厌倦了悟时,她这一番执念才能消去么?”
白如衣道:“你还是不了解女人的心思。”
“肖薇虽然不想依靠男人,但是,却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她对你不也有几分好感么?这就足够了!”
“她现在有犹疑,还是因为习惯了本身凡人的角色。你要做的就是在告诉她,利用修仙者的手段赚钱,其实比抢钱还快的同时,逼她做出选择。”
云涵虚被白如衣这一番话说的晕晕乎乎。只能道:“白道友,能说的明白一点么?”
白如衣恨铁不成钢的道:“这还不容易么?直接表白啊!懂不懂?”
云涵虚:“啊?”
云雷见云涵虚一脸懵逼样,不由得大笑起来。这云涵虚身为结丹期修士,饮朝露,餐晚霞,夜看昆仑暮雪,朝听东海涛声,上天下地,几乎没有多少他没干过的事。其生命经历,远比普通人丰富许多。但是,对一个女子表白这件事,他可从来没干过。
而且,云涵虚属于那种深受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直男癌到没朋友的存在。而华夏的传统文化里,从来没教人男生该如何追女生。
华夏古代先人,对男人们说的最直白的一段话,也不过是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虽然表面上这诗是用来劝人多读书的劝学诗,但是,换个角度看,这诗的逻辑是,先要有良田、豪宅、车马,最后,颜如玉的美女就会自然出现。
这话虽然说得实诚,换做现代,也是一样。愿意在宝马车上哭,不愿意在自行车上笑的姑娘一抓一大把。有房有车有产业,事业有成的男人,只要不是太老,都会有人倒贴。当然,也有口味重的,连老年人都不放过。
但是,这说的都只是在女人贪图这些东西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事情。肖薇这种女生,观念非常的现代化。不看车房产业,只看自己顺不顺眼。管你有多少钱,跟我没啥关系。想要钱,也是自己挣。骄傲的一塌糊涂。
云涵虚想要追肖薇,就得学会哄女生。学会玩浪漫,学会表白。这可是云涵虚从来都没做过的事情。对他来说,这可比苦修至结丹境界难多了。
云涵虚前世身为淳于棼的时候,虽然也曾娶妻纳妾,但是,正室金枝公主是蚁族主动送来的。小妾也都是金枝公主帮他找来尝新鲜用的。
正如现如今网络上流行的那个叹息传统文化丢失的段子一般。
根据史料记载,古代华夏,男子到了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家中正妻也差不多到了三十岁。这时候,正妻就会主动开口,与丈夫商讨纳妾的事情,道:“官人,你我年龄也不小了,你也该娶个小的了,要不左邻右舍肯定说我不懂事。”
在古代,有能力纳妾的人家,也绝对是有产业的富裕之家。而其中,以官宦世家、地主乡绅为主。这些家庭中的男子,想要保住家业,心思就绝对不会放到这些“琐事”上面。
所以,男子就会头也不抬的说道:“没看我天天忙着么?哪有空想这些事情?”
妻子就会主动说道:“要不我帮你相看一个,你看中就点个头,剩下的我去操办。”
男子就会理所当然的道:“你看着办吧。”
这个段子从历史的角度看,是真实的,史书中随处可见这种段子。毕竟,古代人的生命周期短。唐朝的时候,人均寿命还不到三十岁。想要传宗接代,繁衍生息,就必须多生孩子才行。这只靠正妻显然不行。
所以,古代女子以给丈夫纳妾为美德。以阻拦丈夫纳妾为恶行,七出之中的一条,就是善妒。
淳于棼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从来都是女人来找他,哄他高兴。纵然淳于棼待人也算和善,与金枝公主之间也算是情谊深重。可是淳于棼哪有给女子当众表白的时候?
有了这些记忆在,今世的云涵虚能做到想尽办法,四处咨询,以求把肖薇追到手。已经可以说,绝对是真爱了。
此时的云涵虚,早已经没有了结丹期修士的圆熟心境。干干巴巴的问白如衣和云雷道:“表白?怎么表白?还有,要表白几次啊?”
云雷故意板着脸道:“如果表白一次不成功的话,那么多表白个几次,总是免不了的。”
云涵虚听的冷汗都快下来了:“啊?”